top of page

Search Results

以空白搜尋找到 248 個結果

  • 無家者議題教材包 2024 大更新來啦!

    街遊 Hidden Taipei 是 社團法人台灣芒草心慈善協會 專注在社會溝通的方案,我們開發街遊導覽、無家者真人圖書館、艋舺走撞街頭遊戲,期待以輕鬆有趣的方式帶大家關注無家者及貧窮議題。​ 這份豐富的教材包內含量化數據資料(e.g. 無家者性別比、城鄉分佈......),另有 6 份 PPT 簡報檔,內容從無家者的成因脈絡,到大眾可以如何開始關懷無家議題等,提供老師們視需求設計教案,也是學生、關注者理解議題的好幫手,目前已經累計超過 6,500 次下載了! 值得一提的是,呼應芒草心在 2023 年初開始積極推動《社會救助法》修法,我們特別加入了「社會救助法實際案例討論」,帶大家從第一線服務中遇到的案例故事看看社救法的重要性,也探討它如何影響無家者、無家者服務,還有每位都有可能遭逢低谷的你我。 另外,為了讓玩家們更容易融入議題遊戲的角色、順利開啟討論,我們除了將遊戲設定得更擬真,也作了道具和手冊的全面升級,希望可以讓大家有更好的體驗~🙌🙌 ​ ⋄ ⋄ ⋄ 來統整一下醞釀好久的 2024 主要更新內容! 🍄 加入投影片:街遊活動介紹、社會救助法實際案例討論(含個案記錄表附件) 🍄 更新議題遊戲會議流程、加入遊戲道具(資訊碎片、論點卡) 🍄 更新社會住宅存量、各國社宅佔比率、協助無家者單位的聯絡資訊 〖 索取方式 〗 ​ ➊ 未曾索取的朋友:請填寫「無家者的街頭講堂|教材索取區」表單,提交後就能獲得雲端連結下載囉! ➋ 過去曾索取過的朋友:我們會在本週內陸續將最新版寄到您的信箱! 〖 街遊小提醒 〗 ➊ 在團隊內部討論後,我們因量能因素決定今年暑期暫停舉辦教師研習,不過若有需求仍可聯繫街遊,讓我們嘗試為您安排、設計小型的研習課程喔! 請來信至 hiddentaipei@homelesstaiwan.org 並詳述需求,我們會再和您討論細節。 ➋ 一起幫我們把貼文或表單分享出去,讓更多人認識無家者議題吧!

  • 「這樣的敵意,可能是針對每個人」

    上個禮拜天迫不及待地去參加了今年的 貧窮人的台北:轉運站 ,其實是因為當天有講座才這麼趕著去看(咦) 想當初也是因為貧北,才開始更了解貧窮議題的全貌,因為說到貧窮,很多人可能會直覺地認為只有無家者,但其實無家者僅是貧窮的一小個樣貌(扯遠了) 當天講座十分充實,不僅僅是分享了這些作品背後的想法,也分享了城市裡許多小細節,許多關於「敵意設施」的小細節:像是公園裡的長椅中間多加扶手,只為了避免有人在上面躺臥、人潮眾多的捷運站出口坡度設計較大,使人不好在上面停留等等。當時的分享者拋出一句「這樣的敵意可能是針對每個人」,也實實在在給了在場的聽眾當頭棒喝,畢竟每個人都有可能會是使用者的時候。 雖然精彩的講座結束了,但展覽會持續到 6/16!對了,記得多留一些時間逛展,以免來不及看清楚展覽裡的諸多細節~~ ░░░░░░░░░ ✏ 街遊夥伴 詠舜 《貧窮人的台北:轉運站》 Poor People’s Taipei: Transfer Station 展覽地點|台北當代藝術館 實驗展場 MoCA Studio 開展時間|4.27 - 6.16(週一休館)10AM - 6PM 🔖 展覽介紹在此!https://mocatpe.tw/art04WfByA

  • 從第四世界帶回來的靈感們

    今年春節剛結束,就有一大批人馬從萬華前往了法國。這趟好不容易實現的法國行,窮學盟的夥伴們去了 第四世界 (ATD Fourth World) 參訪,街遊的曼曼也是其中一員。在台灣的我們只聽說這趟讓他大開眼界、彷彿流失的工作動力都回來了,昨天才終於有機會聽百味的阿德跟社區實踐的皮皮聊聊他們的收穫。 聽了兩個小時,最讓我感到啟發的就是第四世界底下的 TAE 活業與共學中心。聽皮皮說類似法國版的大水溝二手屋,不過裡面主要做的是二手電腦的維修和販賣、園藝跟建築類等服務。TAE 雇用的人,有 55% 是失業者或處境不穩定者、45% 是有文憑的畢業生,內部最講求的不是生產率,而是平等、安全有保障的工作環境,雖然薪資略低於基本工資...... 嗯?沒有基本工資怎麼活啊??先別緊張,為了讓人可以在裡面安心工作一輩子,前面提到的「保障」有確實反映在終身聘僱和補助、退休金等實際層面,也讓員工在勞動中保有彈性與自主性。 雖然薪水偏低,但在我們印象中,往往要用大量的金錢去換來的好房子、工作之餘的調劑放鬆,都不用額外用薪水去換,而是本來就具備或相對有餘裕;加上不用為了晚年辛苦存款,平日花大把時間待著的職場也相對舒適,仔細想想,好像也真的不太需要去煩惱薪水不夠了。 / TAE 認為,這樣才是所謂健康的環境,而外界比較像是一個會讓人生病的環境。 相對於台灣的服務對象們需要從培力職場「畢業」,「回歸」外界,TAE 的員工們用他們的方式安放了人,也維持著營運(對,聽說賺得了錢) 身為一個偶爾會在追求效率、利益的社會中,疑惑人們到底在追求什麼、自己到底最想要的是什麼的人,這一切聽起來實在蠻理想的,也讓我很想到現場感受 TAE 運作的氛圍,去接受一些思維的翻轉和洗禮;雖然法國跟台灣在歷史背景、社會資源運作上或許有很多根本的不同,我仍然覺得 TAE 的模式很值得探討和嘗試。至少在嘗試時,應該就可以脫離看看既有的生活/勞動模式,也刺激我們去發展適合在這片土地上的實踐。 ⋄ ⋄ ⋄ 另一個讓我很有感的,就是第四世界「平民大學」的交流方式了。 回想去年街遊找來志工和街遊講者定期聚聚,想讓大家一起來練習傾聽跟表達也聯絡感情,不過辦了幾次之後,裡面有些成員分別表示「引導大家發言的方式會讓自己有點壓力」、「因為時間在晚上會影響作息,所以之後不想參加了」。雖然有趕在最後一次聚會調整到讓大家輕鬆愉快的方式,也知道一切都是過程,但成果確實讓我們有點小灰心,並決定暫時不續辦、先以其他形式替代。 不過,昨天在台下聽皮皮和阿德分享平民大學的規則,發現它們跟我們去年設計的有點像,卻又更加全面,例如:在籌備期和過程都會細心處理「邊陲」,例如替無法出席的人帶話到現場/把與會者的話帶回給缺席者、視情況邀請不擅表達卻又在觀望的人發言......等。 透過每次不同主題的對話,雖然不能直接解決每個人生活的問題,但透過參加卻可以學到方法和知識,讓眾人身上長出力量;不讓人感到被排除的機制、反覆練習表達,或許才能真正消除貧窮所帶來的匱乏。 聽著聽著,就覺得這些特別的設計,正在顛覆一些自己腦中的什麼......!很快地,萬華的好夥伴們就正準備一起引進看看平民大學。如果你也對第四世界、平民大學有興趣,推薦你先去看看《讓發聲發生》這本書,之後若有嘗試後的感想,會再找機會跟大家分享的! 最後最後,想感謝皮皮和阿德的整理和分享,昨天在散場之際不禁想,真喜歡這種夥伴們一起苦惱討論學習、共同提升的感覺。 ░░░░░░░░░ ✏(不小心話太多的)街遊夥伴 欣容

  • 「我的家⋯⋯被恐龍吃掉了,一隻叫命運的恐龍。」

    這本叫《街上的汪先生》的繪本在前陣子被寄到芒草心辦公室,上週找時間拿起來翻了翻,沒想到心裡被觸動得一塌糊塗。因為職業病,也馬上開始分析書中竟然用少少的字,就靈巧或深刻地帶出街頭生活的不便、無家者的工作、日常及心境上的無力感;仔細看一些畫面,也能發現很多文字以外的資訊線索,就像在靜靜觀察街景一樣,但隨著反覆翻閱,可以無限回放。 想推薦所有已經身在議題中的人,也覺得它超適合大家帶身邊的人稍微貼近無家者。那種被觸動的感覺帶我回想了自己真正想從議題傳達的事,也提醒了我有時候需要把分享議題的步調放慢放輕,少少的,也能很有力量。 《街上的汪先生》文/圖_老川 | SiLoo是路故事 想聽有流浪經驗的大姐親自分享人生故事、聽街遊夥伴分享議題五四三,也歡迎下個月跟我們相約入船廳: 🔮 碗粿的真人圖書館——漂遊的靈魂旅行者 ​ |日期:2024.04.18(二) |時間:19:00~21:00 |地點:艋舺入船廳 |報名:https://www.accupass.com/go/thelivinglibrary2404 📚 3.30(六)14:00~15:30 在「爬上坡・好書室」有場《街上的汪先生》繪本創作分享,報名請私訊好書室粉專!

  • (已徵到)\ 街遊小隊,誠徵【專案執行】一名!/

    我們是芒草心的街遊專案,絞盡腦汁用各種方式帶大眾認識無家者,是我們的日常。 本來從無家者導覽起家,後來陸續發展了真人圖書館講座、艋舺走撞實境遊戲、議題教材包、街角串門子......,說也奇怪,街遊的歷屆夥伴幾乎都不是社工出身,多半是憑著一股好奇跟熱情,從一張白帥帥的議題白紙,慢慢變成一位議題工作者/廣義社工。 在遊客面前我們接地氣、在聽眾面前我們柔軟、在玩家面前我們活潑,面對一些尖銳的歧視與偏見時,我們也會嚴肅地皺起眉思考,思考如何讓人們嘗試同理和包容。 ⋄ ⋄ ⋄ 我們擁有很多張面孔,夥伴們也各自擁有不同的特質,但彼此總會神奇地互補,從裡到外的溝通讓我們之間長出不少默契。 待在街遊小隊,創新和改變不會少,我們很期待迎接新夥伴,為我們帶來刺激、靈感和火花。如果你有以下特質,歡迎加入我們,和我們一起繼續向前走! ​ ︙對無家議題有興趣 ︙有基本行政能力 ︙可接受彈性工作時間(有些活動會在晚間或週末舉行) ︙能掌握時間進度 ︙喜歡團隊合作,但也能獨立作業 ︙喜歡接觸人群、在群眾面前依然有良好的表達能力 ︙能臨機應變,也能即時掌握重點 ︙善於傾聽、發問與溝通 ︙善於觀察,並能將觀察化成流暢的文字 |加分項!!! ︙有機車駕照且能上路 ︙愛清潔 ︙記性比我們好(街遊小隊記性都很差,希望你可以來拉高平均記性) ​ ✦ 而加入街遊小隊,你將會: ​ ︙認識一群有理想的夥伴,從彼此身上學習 ︙認識第一線無家者服務、深入瞭解貧窮議題,為無聲的貧窮發聲 ︙學習如何聆聽和怎麼做有具有同理心的有效溝通 ︙檢視社會議題,運用創意讓同溫層外的群眾理解議題 ​ __________________ ​ ​ 〖 ✧ 工作地點 〗 ​ 最主要是臺北市中正、萬華區,但有時需在外地執行團體預約場次。 ​ 〖 ✧ 主要職務內容 〗 ​ ︙街遊導覽 ▹ 執行團體預約及每個月固定場次、培訓導覽員 / 講者、行政核銷 ︙艋舺入船廳 ▹ 一起發揮創意,在複合式空間策展 ︙志工 ▹ 共同籌備活動、經營志工社群 ︙其他新企劃發想、規劃與執行 ︙不定期擔任活動主持/演講者 ​ 〖 ✧ 預計到職 〗2024 年 2 月 15 日,試用期為三個月 ​ 〖 ✧ 薪資待遇 〗月薪 $38,844 起 ​ *具社工師證照及執業登記、相關領域碩士學位者另有加給 ​ 〖 ✧ 員工福利 〗 ​ ︙三節獎金、年終 1.5 個月 ︙聚餐、運動、健檢、進修及旅遊等多項補助 ​ ✦ 請將履歷寄至 hiddentaipei@homelesstaiwan.org ​ (履歷隨到隨審,面試到合適的夥伴就會停收囉~) ​ ✦ 除了前面比較正經的介紹,街遊小隊的大家也喜歡一起吃吃喝喝、互相分享怪奇新知跟日常瑣事,還喜歡互相吐槽、講垃圾話,或在開會時亂唱歌...... ​ 聽起來有點怪,但如果你還是心動了,趕快來投履歷,或幫我們轉貼出去吧!! ​ (2024.01.02 更新)​ ​ #徵才 #非營利組織 #NGO #NPO #專案執行

  • 邊緣議題攝影講座.側記

    「其實如果沒有特別說明,多數人都是依循著刻板印象在認識一個群體。」 ​ 「比起說自己愛攝影,不如說攝影是我參與運動的一種方式。」 在進來芒草心工作前,我對於無家、貧窮議題的認識很多都是透過紀實攝影的作品去觀看與理解,同時也發現,街遊有些伴走志工對攝影十分有熱忱,捕捉導覽員的神情十分的生動。也因此促成於上個月底舉辦「邊緣議題攝影講座」的契機——我們找來了芒草心資深志工 Will,以及穿梭於各式議題現場的榮隆,來與我們一起聊聊他們接觸議題攝影的契機和作品背後的故事。 ​ ⋄ ⋄ ⋄ ​ 認識芒草心一段時間的人,一定對 Will 的作品不陌生,不論是在專書《無家者:從未想過我有這麼一天》,或是有來看過兩年前於入船廳舉辦的「無家者港台生活誌」展覽,都可以看見Will作品的身影——擅長使用對比鮮明的黑白基調、慢快門以及空景的拍攝視角,風格能強烈地感受到蒼涼的氛圍感: ​ 在名為《無家者》的作品中,我們雖然看不見任何一位無家者,但 Will 透過拍攝艋舺公園加裝扶手的長椅,來訴說社會對無家者的排除;又或者透過遠景拍攝無家者於北車、艋舺公園擺放整齊的行囊,使這些空間與物件讓無家者現身。 ​ Will 當天在秀出一張他拍攝多組人像的投影片時,邀請大家指認照片中誰是無家者,台下第一時間指認的人其實是社工。 ​ 「其實如果沒有特別說明,多數人都是依循著刻板印象在認識一個群體」,而他拍攝無家者、貧窮者的心態,其實是很單純的在記錄人在都市的樣態,以帶出他們背後各自的生命經歷。 ​ 當天令我印象深刻的系列是 Will 分享自己與一些大哥熟識後,進去家中紀錄他們日常生活樣貌的照片,我看見的除了大哥們脫遊後的居住樣態外,更多是看見他們坦蕩的望向鏡頭的模樣,Will 則彷若朋友般陪伴與記錄他們的生活日常。 ​ ⋄ ⋄ ⋄ ​ 而年輕時因遭逢工殤意外,後來偶然接觸到工殤協會影像班,便開始拿起相機穿梭於各式議題與抗爭現場的榮隆,於當天與我們聊聊近 10 幾年來,拍攝到的議題現場的故事。 ​ 被問及如何第一時間知道這些抗爭現場即將或正在發生,榮隆說道:「其實議題圈很小,甚至不少議題的核心參與者都是固定的人,很常透過朋友引薦的方式互相找來找去幫忙。」 ​ 所以從抗議移工仲介制度到捷運工人潛水夫病、從社子島開發案到樂生療養院,甚至近期消防員於凱道為消防制度改革的抗爭等,他都不曾缺席,參與議題現場已是榮隆生活的一部分。 ​ 而榮隆也分享他參與 RCA 抗爭案(臺灣美國無線電公司污染案)期間,紀錄受該事件波及的大哥大姐們的日常、受訪模樣,日後那些照片被用於大哥大姐們公祭時的百感交集,以及意識到攝影如何作為見證與發聲的力量......等。 ​ 榮隆說:「比起說自己愛攝影,不如說攝影是我參與運動的一種方式。」也因此,他將自己經年累月累積的照片分門別類,集結在「攝影工的相簿」中,從中可詳細看見台灣議題倡議的紀錄。 ​ 另外,由於曾遭逢工殤意外的身分而被攝影家何經泰拍攝過的他,坦言身為「被記錄」的一方,並不是這麼的好受。但在將鏡頭向外的同時,榮隆也將鏡頭對準受過傷的自己:那是一張面向窗外,雙手高舉的剪影照、一張脫掉義肢誠實面對自己身體的照片。這樣將鏡頭話語權力轉向,透過鏡頭自我賦權(empowered)的方式,真的讓我看了很有感觸。 ​ ​ 謹記 2023.10.20 邊緣議題攝影:林璟瑋.張榮隆 對談, 感謝兩位攝影愛好者願於那個夜晚分享他們這些年來在街頭與議題的看見。 ​ ░░░░░░░░░ ✏ 街遊夥伴 沛

  • 在流浪之前:記一次與法官的問答

    「你決定跟前夫離婚,都沒有想要跟家人求助嗎?」 「離婚是我的決定,家人也尊重我的選擇,所以之後的事,我就想說自己承擔......」 「那你繳不出房租、被房東請出去之前,有沒有去找工作?」 「沒有耶,我當時就打算先去台北車站睡,再看看怎麼找工作」 前些日子我們受邀去法官學院分享,想到要面對台下一位位的司法工作者,我和碗粿都有點緊張。聽過碗粿流浪的前因,到了問答時間,某位法官忍不住有了開頭那些好奇,但對提問者來說,碗粿回答中呈現的負責與豁達都不足以解開疑惑,因此雙方的問答反覆了好幾回。事後想起來,碗粿分享的大多是過往的事,但接受提問的是當下的他;這中間跨越多少混亂掙扎,是很難用一句回答去包含的。 相信大家在聽一些無家者的經歷時,也會不免冒出類似的疑問,但,大家有沒有相仿的經驗呢?眼睜睜看著事態漸漸低落,腦中塞滿無力,卻又難以挽回的時刻。 面對他人的煩惱,我們很常都能即時在對方腦中披荊斬棘,但我最近常常在想的是,嗯,我記得我也曾有這樣的時刻。等開始能理清,也早已抽離原本的事件跟環境了,而抽離通常都伴隨著放棄。雖然我們可能未曾流浪,但邀請大家也來回想這樣的時刻,讓我們再接近那些選擇一點點—— 後記:不管是上午克先老師的講座,還是緊接在真人圖書館後,據點社工卡卡帶來的「無家者與法院的距離」,Q&A時間裡,法官們都提出如何把議題的理解運用在實務上的疑問,也有人在回饋裡說「原本關注到無家者的議題是因為人生百味和浪人食堂,但都是很表面的瞭解,透過真人圖書館,更能貼近的瞭解無家者內心的期盼跟狀態」。這讓我們很高興,也期待對無家者處境的認識,能在未來與法官們的專業有良好的結合 🌟 #真人圖書館 #碗粿

  • Life is like riding a bicycle

    Life is like riding a bicycle. To keep your balance, you must keep moving. ——Albert Einstein 這是某天我跟碗粿一起到崇光中學真人圖書館時,一位同學在聽完碗粿分享自己的流浪經歷之後,寫給碗粿的回饋紙條。我認為這是一段真的傾聽了、理解了、放下對「無家者」的既定印象了,才能夠給予出的回饋鼓舞,分享給大家。 「如果能重新運用那2000萬,碗粿你會怎麼分配呢?」 「你後悔回台灣而沒有留在美國嗎?」 . . . 「如果能重新規劃那2000萬,我想買一棟房子讓自己住得安穩,我想留在美國,或許會是不一樣的人生,但人生沒有後悔鍵,只能繼續走下去。」 碗粿這樣子說道。 的確生命就像踩著腳踏車,時間持續在走,我們也持續在走。 謝謝崇光的同學給了這些回饋,讓我們知道這場真人圖書館,真的有破除你們對無家者的刻板印象,讓你們感受到無家者在生活中的賣力及努力。 ░░░░░░░░░░░░░░░░░░ ​✏ 冠冠 8月崇光中學的瑞怜老師,參加街遊舉辦的無家者的街頭講堂教師研習課程時說過,想要透過在課程裡放入無家者議題,打開學生對不同群體更包容的想像。 時隔數個月,街遊夥伴來到崇光校園,看著老師設計的學習單、同學們專注的傾聽,以及活動後細膩的回饋反思,讓我們覺得費心舉辦教師研習課程,是一件很正確的決定(笑) 能夠支持教育現場的老師,將更多關於貧窮、無家議題的分享帶給學生,是街遊在做社會溝通、社會教育專案最快樂的事!! 若你是學校老師,也想在校園內規劃無家者議題課程,可以先下載這份厚實的教材包,若是想合作教師工作坊/真人圖書館/體驗行程,也很歡迎信件聯繫我們! |下載連結:https://pse.is/L8DZW 🔮 碗粿「漂遊的靈魂旅行者」近期場次 ​ |日期:2023.01.10(二) |時間:19:00~21:00 |地點:艋舺入船廳 |詳細資訊與報名:https://reurl.cc/NGYvoe #真人圖書館 #碗粿

  • 當我們相遇在真人圖書館

    11 月的第一個晚上,在貴陽街的艋舺入船廳,一夥人和飛機先生一起度過。 ​ 這是一場雙月舉辦一次的無家者真人圖書館,當天下了一整天的雨,空氣涼涼的,但是入船廳裡卻暖暖的! ​ 當天參與的朋友有20幾位,每個人的綽號是要取一個自己最喜歡的食物名(笑),因此當天這夥人們有:阿義滷肉飯、廣州街脆皮蚵仔煎、油庫口麵線、馬克月餅、綜合水果盤裡有冬天特別好吃的硬芭樂、空運來台的香港點心、外酥內軟的烤鬆餅、滾滾冒泡的麻辣火鍋、一大盤生鮮香菜、厚切多汁的牛排、芋圓珍珠等綜合 QQ 圓、熱騰騰的日本拉麵、爸爸獨門滷雞翅... ​ ​ 講完一輪都餓了,像是在農曆年前吃頓年夜飯一樣溫馨。 ​ / ​ 這場真人圖書館的分享者-飛機先生,就像是旅遊台南時,經常會遇見的杯杯,爽朗而健談,語氣中帶著自信,像古城一樣擁有豐富的內蘊,面對大家的問題,飛機先生總是身體前傾、將耳朵貼近,仔細地聆聽,盡力地回答。 ​ 有參與者問起飛機先生的願望,他總說著 ​ 「身心健康、快樂過活就好。」 ​ 原來飛機先生曾經想過單車環島的願望,但是身體狀況無法允許...就像每個我們一樣,現實總有許多限制,讓我們不得不帶著遺憾,不過或許只要像飛機先生一樣知足地過著日子,生命也許會有意想不到的禮物吧! ​ / ​ 在這場相遇裡,我們在彼此的分享中吃了一頓年夜飯,更在這頓飯裡走進彼此的一小段人生,濃苦的、回甘的,謝謝飛機先生,讓來自各地的我們,有機會相遇,飽足一夜。 ​ 文/街遊志工 Eleven(節錄) 圖/街遊夥伴 冠冠 ​ ​ 【 農曆年前,也想跟你來場街頭相遇!】 🚂 北車相遇|街遊導覽|2023.01.07(六) >>> 點我報名 🔮 萬華相遇|真人圖書館|2023.01.10(二) >>> 點我報名 #真人圖書館 #飛機先生

  • 抱怨冷熱,是一種權利嗎?

    冬至剛過,不論是誰都在努力度過睽違幾年的寒冬,現在看這篇七月時實習生阿一寫的導覽後記,總覺得好不真實,卻仍跟你我的當下息息相關: 「......賈西亞似乎不怎麼受天氣影響,就幾句天氣很熱地問候參與者;不論季節,溫度差是人體區別室內室外的直覺感受,賈西亞分享他的流浪生活,對天候的著墨僅是一兩句,標註他空間記憶的是勞動史。 社會大眾眼中好吃懶做的無家者,事實是底層勞動的支撐者,多數以零工或兼職維生,下工後長期無以好好地休息。在惡劣的勞動、居住環境中生活,他們的身體並非失去了知覺,而是忍耐成習慣。好熱或好冷這類的抱怨,或許已成了有家者的特權。 無家者的弱勢境地容易體現在生活品質上,然而他們生存的險境不僅止於此。芒草心的街遊計畫,由衷希望能將話語權回歸給無家者。倡議的過程中,無家者和芒草心的工作人員協力組織語言、知識和經驗,用不同的生命故事來回應污名化。倘若社會看見議題,理論之外,也得看見構成理論的個體,以及他們真實的人生。」 下一場賈西亞導覽在明年一月,一場一場的導覽,內容看似固定,但透過問答和每人的不同視角,結束後的心得也不同。邀請你走過一趟,再跟我們分享你最真實的感受。 🚂 賈西亞「北車迷城生存指南」近期場次 》 ​ |日期:2023.01.07(六) |時間:10:00~12:00 |詳細資訊與報名:請點我 #真人圖書館 #賈西亞

  • 社工不是人當的... 從扮演社工看真實社工

    「模擬當社工的直覺感想是,社工不是人當的...... 除了對內要不斷累積自己的社工專業外,對外也很常會遇到熱臉貼冷屁股的狀況。 在遊戲裡要幫個案奶奶申請入住安養院的任務時,我就不禁想,讓個案離開現階段熟悉的人際網絡及環境,真的對他是好的嗎?」 正在開發街遊導覽、餐飲服務工作(而不是在西餐廳等待上菜)的小家社工 三月中,我們與 故事 StoryStudio 合辦了一場艋舺走撞,也是難得的大眾個別報名場。開頭節錄的,就是努力闖關、把「民間社工小家」演活的玩家在反思時跟大家分享的心得;而這樣的心得,也對剛到職不久的我來說,是個很好的提問。 於是過了幾天,我跑去問了芒草心女性據點社工同事,在工作現場面臨類似兩難的選擇情境時,會如何處理與回應! 「我在工作現場碰到的兩難情境,比較多是關於個案逃避就診的問題。」 曾經遇過長期有腸躁症,但不願看醫生的美美(化名), 也遇過長期慢性病纏身卻不按時吃藥,消極面對自己的身體狀況,導致昏厥送醫的CC(化名), 身為社工的角色,一開始得知他們被身體疾病折磨時,都會有些心急,希望能夠第一時間讓他們接受治療好轉病情(畢竟身體健康會直接影響工作表現,進而對個案是否能自立有直接關聯),但後來發現比起急著拉著他們看醫生,更重要的是要先試圖同理CC過往的家庭關係、美美以前曾被醫療體系耽誤就診的經驗——因為這些都是他們使用醫療資源時,藏在消極背後的理由。 在同理後,如何順著每個人的個性去想不一樣的就醫策略也是很重要的!有些人在面對發生在自己身上的疾病時,反而是需要透過分享別人得病後的經驗,進而理解不治病的嚴重性;也有人是需要從陪診的方式,來慢慢建立對醫療體系的信心。 在遊戲尾聲聽完玩家回饋後,我發現艋舺走撞不僅讓玩家們在街頭闖蕩的過程中,漸漸對無家者議題多一份同理包容的心,也讓更多人窺見社工工作在「做功德」這個詞的包裝之下,實際會面臨的課題。很喜歡走撞能夠將遊戲推進真實的魔力 > <! ░░░░░░░░░ ✏ 新米街遊夥伴P,工作筆記首發! #艋舺走撞

  • 無家者的街頭講堂 2023|現正報名中

    一年一度的暑期教師研習活動報名開跑啦~!!! ​ 近幾年我們逐漸發現,有許多老師開始將學生帶出校園,進一步和非營利組織交流,我們也從和教育工作者的互動中,察覺到老師想帶孩子認識社會議題的熱忱,因此 2019 年開始著手編纂「無家者議題教學手冊」並定期舉辦教師研習課程,期待參與的教師能更認識我們、認識無家者議題,爾後回到自己的教學場域,運用教學手冊的素材進行課程設計,將議題帶入教學場域,把關懷社會的種子種在每位學生身上! ​ ​ 參加這場教師研習,你將能...... ​ ✹ 系統化認識無家議題 __________ ​ - 了解無家者背後的結構性和個人因素,透過調查報告的統計數字了解台灣無家者現狀 - 知道如何引導國高中生討論無家議題 - 獲得內附所有街遊活動引導單和學習單 ​ ✹ 看見差異尋求共識 __________ ​ - 在街遊設計的議題遊戲中實際體驗如何在課堂模擬社區公聽會,討論無家者庇護所進入社區的議題 - 模擬立場各異的角色,透過協商理解彼此的立場並試著達成共識 - 學習如何將議題遊戲搭配教材包提升學習效果 ​ ✹ 將理解化為行動 __________ ​ - 將研習課程的學習,帶到校園散播種子! - 和街遊團隊夥伴交流如何將學生帶出校園參與活動! 因應近期衛福部規劃修正社會救助法,在本場教師研習中我們將準備曾經服務過的無家者案例,帶領參與者們了解體制對無家者的限制與影響。如果你同樣也是對貧窮議題充滿興趣的教育工作者,或是想針對無家者現況想更多了解的議題夥伴,那麼你千萬不能錯過今年的無家者街頭講堂!! ​ ​ |內容:議題遊戲、無家者真人圖書館、 教學手冊介紹、貧窮案例介紹、 免費獲得教學教材包 ​ |對象:國高中教師、非體制內教師、想深入議題的任何人 ​ |時間:07/29(六) 09:15-16:30 07/30(日) 09:15-12:30 ​ |地點:艋舺入船廳 ​ |報名日期:即日起 - 7/26(好評延長,) (現已開放非教育工作者報名) ​ |詳細資訊:https://www.accupass.com/event/2306080649257159857030 #教師研習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