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 作家相片peitszlu

邊緣議題攝影講座.側記

「其實如果沒有特別說明,多數人都是依循著刻板印象在認識一個群體。」

「比起說自己愛攝影,不如說攝影是我參與運動的一種方式。」



在進來芒草心工作前,我對於無家、貧窮議題的認識很多都是透過紀實攝影的作品去觀看與理解,同時也發現,街遊有些伴走志工對攝影十分有熱忱,捕捉導覽員的神情十分的生動。也因此促成於上個月底舉辦「邊緣議題攝影講座」的契機——我們找來了芒草心資深志工 Will,以及穿梭於各式議題現場的榮隆,來與我們一起聊聊他們接觸議題攝影的契機和作品背後的故事。

⋄ ⋄ ⋄

認識芒草心一段時間的人,一定對 Will 的作品不陌生,不論是在專書《無家者:從未想過我有這麼一天》,或是有來看過兩年前於入船廳舉辦的「無家者港台生活誌」展覽,都可以看見Will作品的身影——擅長使用對比鮮明的黑白基調、慢快門以及空景的拍攝視角,風格能強烈地感受到蒼涼的氛圍感:

在名為《無家者》的作品中,我們雖然看不見任何一位無家者,但 Will 透過拍攝艋舺公園加裝扶手的長椅,來訴說社會對無家者的排除;又或者透過遠景拍攝無家者於北車、艋舺公園擺放整齊的行囊,使這些空間與物件讓無家者現身

Will 當天在秀出一張他拍攝多組人像的投影片時,邀請大家指認照片中誰是無家者,台下第一時間指認的人其實是社工。

「其實如果沒有特別說明,多數人都是依循著刻板印象在認識一個群體,而他拍攝無家者、貧窮者的心態,其實是很單純的在記錄人在都市的樣態,以帶出他們背後各自的生命經歷。

當天令我印象深刻的系列是 Will 分享自己與一些大哥熟識後,進去家中紀錄他們日常生活樣貌的照片,我看見的除了大哥們脫遊後的居住樣態外,更多是看見他們坦蕩的望向鏡頭的模樣,Will 則彷若朋友般陪伴與記錄他們的生活日常。

⋄ ⋄ ⋄

而年輕時因遭逢工殤意外,後來偶然接觸到工殤協會影像班,便開始拿起相機穿梭於各式議題與抗爭現場的榮隆,於當天與我們聊聊近 10 幾年來,拍攝到的議題現場的故事。

被問及如何第一時間知道這些抗爭現場即將或正在發生,榮隆說道:「其實議題圈很小,甚至不少議題的核心參與者都是固定的人,很常透過朋友引薦的方式互相找來找去幫忙。」

所以從抗議移工仲介制度到捷運工人潛水夫病、從社子島開發案到樂生療養院,甚至近期消防員於凱道為消防制度改革的抗爭等,他都不曾缺席,參與議題現場已是榮隆生活的一部分。

而榮隆也分享他參與 RCA 抗爭案(臺灣美國無線電公司污染案)期間,紀錄受該事件波及的大哥大姐們的日常、受訪模樣,日後那些照片被用於大哥大姐們公祭時的百感交集,以及意識到攝影如何作為見證與發聲的力量......等。

榮隆說:「比起說自己愛攝影,不如說攝影是我參與運動的一種方式。」也因此,他將自己經年累月累積的照片分門別類,集結在「攝影工的相簿」中,從中可詳細看見台灣議題倡議的紀錄。

另外,由於曾遭逢工殤意外的身分而被攝影家何經泰拍攝過的他,坦言身為「被記錄」的一方,並不是這麼的好受。但在將鏡頭向外的同時,榮隆也將鏡頭對準受過傷的自己:那是一張面向窗外,雙手高舉的剪影照、一張脫掉義肢誠實面對自己身體的照片。這樣將鏡頭話語權力轉向,透過鏡頭自我賦權(empowered)的方式,真的讓我看了很有感觸。

謹記 2023.10.20 邊緣議題攝影:林璟瑋.張榮隆 對談,

感謝兩位攝影愛好者願於那個夜晚分享他們這些年來在街頭與議題的看見。

░░░░░░░░░ ✏ 街遊夥伴 沛

7 次查看0 則留言

コメント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