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earch Results
以空白搜尋找到 248 個結果
- 芒草心協會— 真人圖書館|全台巡迴開跑!
【無家者真人圖書館,全台巡迴跑起來!】 我們相信,每個人都是一本好書 歲月是一雙腳,踩踏出書本的頁碼 梳理過後的生命經驗,編纂出厚實的藏書內容 而每本書籍的插圖及書封,全來自人生走過的光景 —若你曾著迷於紙書,那我相信你也會想探一本本 真人圖書。 / 【芒草心無家者真人圖書館是什麼?】 📣芒草心協會 x 議題空間 x 無家者講師 x NGO工作者 一粒米養百樣人,一起模擬一下如果掉入街頭,你會選擇哪條路?再來聽聽正港無家者分享他走過的人生道路、實務工作者導讀無家背後錯綜複雜的脈絡。 📣一位真人圖書館講者分享個人生命經驗,一位無家者領域工作者分享議題與服務經驗,一場次兩小時。 40min 講座簡介/無家者圖像與服務經驗分享 20min 互動式心理測驗 60min 真人圖書館分享及綜合問答 / 本次免費巡迴活動共七場,各場次資訊請看各活動頁面! 第一場:2019.06.28(五) 嘉義—島呼冊店 第二場:2019.07.26(五) 台中—想想人文空間 Thinkers' Corner 第三場:2019.08.23(五) 新竹—見域 Citilens 第四場:2019.09.27(五) 台東—晃晃二手書店 第五場:2019.11.29(五) 高雄—貓手book&shop日文二手藝文書店 第六場:宜蘭 洽談中 第七場:台南 洽談中 -------------------- 你是學校老師/教育工作者/企業員工活動負責人/NGO工作者/對議題有興趣的大眾嗎? 只要你是想聽故事的人,真人圖書館有開放團體預約辣! 〔🔖團體預約收費方式〕 芒草心真人圖書館作為一種倡議模式,以合理的收費支持無家者講師自立生活以及支撐NGO工作者持續走下去,因此講座採取付費方式,一場次2,200元,假日及夜間則需另加給1,000元。 ※外縣市交通費/住宿費另計(兩位:一位無家者講師+一位芒草心工作者) 📌付費預約:https://goo.gl/forms/OiyJRzkfKFlBMbkN2
- 【如果我是他—無家者的街頭講堂】教師研習課程 第二場:8/3(六)
"我們常邀請社會上所謂的「成功人士」來演講與分享,我倒是覺得像「真人圖書館」這樣的分享,反而更觸動與激勵人心。"—鄭廷斌老師 街遊Hidden Taipei從2014年開始,發展了幾項社會溝通的方案,街遊導覽、無家者真人圖書館、艋舺走撞街頭遊戲,期待以有趣輕鬆的方式帶大家關注無家者及貧窮議題。 這幾年我們逐漸發現,有許多老師開始將學生帶出校園,進一步和非營利組織交流,我們也從和教育工作者的互動中,察覺到老師想帶孩子認識社會議題的熱忱,因此今年芒草心著手編列「無家者議題教學手冊」並舉辦兩場教師研習課程,期待參與的教師能更認識我們、認識無家者議題,而後回到自己的教學場域,無論是將學生帶出來參與活動,或是運用教學手冊的素材,都能將關懷社會的種子種在每位學生身上! 【如果我是他—無家者的街頭講堂】 日期:2019/08/03(六) 時間:13:00-17:00 地點:艋舺入船廳集合(台北市萬華區貴陽街二段228號) 內容:街遊導覽體驗、無家者議題遊戲、教學手冊介紹、免費獲得教學教材包 對象:國中教師、高中教師、非體制內教師...等教育相關工作者 報名:https://pse.is/JUKWS 流程: 12:55-13:00 艋舺入船廳集合 13:00-14:00 議題遊戲 14:00-14:45 議題脈絡、介紹教材、活動 14:45-15:15 前往北車 15:15-17:00 街遊導覽-北車迷城生存指南(可參考→https://www.hiddentaipei.org/walkingtour) ※教學研習課程有兩場,本報名頁是8/3(六)場次,欲報名7/13(六)場次請至→ https://pse.is/HDWR8 ※本教師研習課程有申請研習時數,有需要的夥伴請填寫此報名表,並另外從全國教師在職進修資訊網填寫資料→ 待公布 【社團法人台灣芒草心慈善協會 — 街遊 Hidden Taipei 】 街遊是芒草心專注在社會溝通的專案。概念來自倫敦,透過無家者導覽員看見他們眼中的台北。而後開發出「真人圖書館」和「艋舺走撞」街頭遊戲等活動帶領大家透過多元有趣的體驗方式理解無家議題
- 【如果我是他—無家者的街頭講堂】教師研習課程 第一場:7/13(六)
"我們常邀請社會上所謂的「成功人士」來演講與分享,我倒是覺得像「真人圖書館」這樣的分享,反而更觸動與激勵人心。"—鄭廷斌老師 街遊Hidden Taipei從2014年開始,發展了幾項社會溝通的方案,街遊導覽、無家者真人圖書館、艋舺走撞街頭遊戲,期待以有趣輕鬆的方式帶大家關注無家者及貧窮議題。 這幾年我們逐漸發現,有許多老師開始將學生帶出校園,進一步和非營利組織交流,我們也從和教育工作者的互動中,察覺到老師想帶孩子認識社會議題的熱忱,因此今年芒草心著手編列「無家者議題教學手冊」並舉辦兩場教師研習課程,期待參與的教師能更認識我們、認識無家者議題,而後回到自己的教學場域,無論是將學生帶出來參與活動,或是運用教學手冊的素材,都能將關懷社會的種子種在每位學生身上! 【如果我是他—無家者的街頭講堂】 日期:2019/07/13(六) 時間:13:00-17:00 地點:龍山寺正門口集合、艋舺入船廳討論(台北市萬華區貴陽街二段228號) 內容:街遊導覽體驗、無家者議題遊戲、教學手冊介紹、免費獲得教學教材包 對象:國中教師、高中教師、非體制內教師...等教育相關工作者 報名:https://pse.is/HDWR8 流程: 12:55-13:00 龍山寺正門口集合 13:00-14:45 街遊導覽-酒水芳華 (可參考→https://www.hiddentaipei.org/walkingtour) 14:45-15:15 討論交流 15:15-16:15 議題遊戲 16:15-17:00 議題脈絡、介紹教材、活動 ※教學研習課程有兩場,本報名頁是7/13(六)場次,欲報名8/3(六)場次請至→ https://pse.is/JUKWS ※本教師研習課程有申請研習時數,有需要的夥伴請田此報名表,並另外從全國教師在職進修資訊網填寫資料→ 待公布 【社團法人台灣芒草心慈善協會 — 街遊 Hidden Taipei 】 街遊是芒草心專注在社會溝通的專案。概念來自倫敦,透過無家者導覽員看見他們眼中的台北。而後開發出「真人圖書館」和「艋舺走撞」街頭遊戲等活動帶領大家透過多元有趣的體驗方式理解無家議題 。
- 無家者港台生活誌—雙城故事
|無家者港台生活誌—雙城故事| 無家者,描述一種居住的狀態。 無家者的身份以外,他/她們還是有很多面向,在香港,有人曾經是油麻地鄧麗君,至今仍熱愛唱歌;有人是老闆一直喜愛的水吧員工;有人則在小島默默地為當地居民服務;有人現在是足球教練,透過足球改變自己及其他人的生命。 在台灣,有人曾經是電影放映師;有人是木工師傅;有人在街頭販售《大誌》;有人在廟會中擔任不同角色;有人現在成為了街遊-無家者導覽員,向大眾介紹無家者的生活。 對他/她們來說,光輝可能是過去,也許是現在,但每人的生命中也有一段屬於自己的「光輝歲月」。 5.30 (三) 19:00 一起來聽場 #雙城故事,由芒草心慈善協會及SOCO香港社區組織協會社工、攝影師分享無家者服務的心得及拍攝心路歷程,香港及台灣的無家者也將和大家聊聊自己的生命故事和兩地困境的異同之處。 |日期|:5/30 (四) |時間|:19:00-21:00 (18:30開放報到) |地點|:剝皮寮歷史街區129&131展間 |票價|:講座票300元,另有購書、攝影集套票 |組織工作者|:芒草心秘書長李盈姿、香港社區組織協會幹事 吳衛東 |攝影師|:林璟瑋、雷日昇 |無家者|:阿寬、MayMay |主持人|:曾文勤(芒草心理事長、街遊創辦人) 按此立刻報名 |購書| 《#無家者 從未想過我有這麼一天》 原價350元、展場優惠價280元、購買講座+書套票共570元! 在大城市裡,街友常常是一群不被看見的人 許多人通過他們身邊,卻很少人靠近他們的生活 沒有人知道他們從哪裡來,也沒有知道他們將往何處去 為了促進大眾對「無家者」的認識,台灣芒草心慈善協會策劃了本書,並由長期關懷弱勢的文字工作者李玫萱探訪與執筆。書中紀錄了台灣十名街友的生命歷程。 透過他們的故事,邀請讀者一起思考,甚麼樣的社會環境或個人因素,會讓一個人變得貧困、無家可歸?我們每個人是否都可能成為「無家者」? 《#無家者生活誌》攝影集 原價800元、展場優惠價650元、購買講座+書套票共940元! 充滿大都會氣息的香港,萬家燈火,無家者卻活在璀璨繁燈也未能映照到的社會邊緣,他們的「家」在街頭的橫街窄巷、凌晨的快餐店、舊區的惡劣居所。 然而,這些映照不到的邊緣,並非無家者生命的全部。他們豐富多彩的生命遠超於大眾的刻板想像,每一位無家者都有一段段不曾被聽見,甚或不被重視的生命故事,但卻是構成他們生命的珍貴片段。 對於無家者來說,「家」是最重要的。因此,《無家者生活誌》將每一個無家者珍貴的故事,化為文字及影像,穿插於五個以「家」為題的章節,冀望公眾從一幅幅沖刷的影像及細膩的文字中,細覽無家者們曾經的風景。 ※ 講座+雙書套票=1,195元 ! 無家者港台生活誌攝影展—免費參觀 5.29-6.4 |#無家者港台生活誌—無家的那些樣子| 城市中的人急速穿梭,無家者時常是隱沒在人群中的 許多人通過他們身邊,卻很少人靠近他們的生活 沒有人知道他們從哪裡來,也沒有知道他們將往何處去 #芒草心協會 和 #SOCO香港社區組織協會 經歷兩年的籌備,5.6月將在港台兩地舉辦《無家者-港台生活誌》展覽及系列活動,讓公眾從一幅幅沖刷的影像中,細覽無家者們曾經的風景。 本次將依四個主題展出攝影作品,帶大家看見硬體設施對 #露宿者 的不友善以及異樣眼光的刺目,無家者不離身的龐大行李加深了背影的沉重,而終究存到剛剛好的錢、有了看似是「家」的地方住,混濁的空氣卻迷散在狹窄的空間,過去那個歲月光輝的自己,如今又能去何方... |漂泊人生| 露宿在街頭,一向都不是一種浪漫的情懷。 |流動的家| 無處為家,只能四海為家。 |何以為家|露宿者以為脫離露宿可以有安穩的家,孰料等待他們的卻是重重挑戰及可能再次流落街頭的循環。 |光輝歲月|光輝可能是過去,也許是現在 —#攝影展— 日期:2019年5月29日 (星期三) 至6月4日(星期二) 時間:上午9時至下午6時 地點:剝皮寮 129 &131展間 攝影:香港—雷日昇;台灣—林璟瑋、楊運生 —#攝影師導覽— 日期:2019年6月2日 (星期日) 時間:14:00-16:00 地點:剝皮寮 129&131展間 導覽者:攝影師林璟瑋、雷日昇
- 「你為什麼不回家?」——36小時流浪生活體驗營
「你為什麼不回家?」——36小時流浪生活體驗營 「我回來囉!」「你回來啦。」 在結束一天的辛勞往返回家的路上,逛逛超商看看宵夜,買完給自己和家人的慰勞品再漫步回家,看似平淡且反覆的日常,有時候在某些人的眼裡卻只能是奢望。 家對你而言是什麼呢?是一種慰藉,一種安定,一種不會消失的存在;還是一種權威,一種恐懼,抑或是永遠都不會想再折返的地方? 有些人是無法回家、或不想回家的。 他們並非沒有家,而是有家歸不得,只能在外流浪,建立起自己的安樂窩以及自己的一套生存模式,這些人我們稱為「無家者」。他們可能佇立於你我的身邊,就在你眼前,但你卻不知道。可能你眼前這個親切感十足又活潑開朗的伯伯,其實也是無家者的一員,平日靠著舉牌或是做粗工才能勉強度日,到了假日也無法像常人一樣休息,晚上要回去睡覺的地方也不是我們平日所習慣的「家」,而是他們用紙箱或棉被搭建的窩。 ▎真實流浪,體驗生存 ▎ 「真實流浪,體驗生存」作為流浪生活體驗營的宗旨,希望讓社會大眾透過真實在街頭生活,體驗無家者在街頭可能遇到的困境,感受無家者的生活樣貌,進而反思自身以及顛覆主流價值對於對於無家者的汙名或單一的想像。 參與者們會由街頭導師帶領,度過兩天一夜的街頭生活,隨身攜帶最低限度的生活必需品,經歷打理三餐、工作賺錢、搭乘交通工具穿梭在城市中,最後尋覓晚上過夜的地點,來感受「真實的流浪生活」。 流浪生活體驗營除了希望翻轉對於無家者的污名想像,更期待創造一個機會,讓不同場域或生活世界中的人們,帶著各自的生活脈絡與經驗來到這個交會點,透過與街頭導師彼此之間的對話或是生命故事的傾聽,不僅是讓參與者對社會現況有多一點反思,也能省思自己個人的價值定位,最後,當每個人回到自己的生活世界時,也能找到日常可做的社會實踐。 ▎更多資訊 ▎ 報名來這邊—「你為什麼不回家?」——36小時流浪生活體驗營 參加者怎麼說— 芒草心協會 3 日街友流浪生活體驗 ── 一位台大老師的參加心得高學歷律師的36小時街友體驗:我們的社會,沒有讓努力的人去得到生存的機會… 持續追蹤我們— 支持無家者自立走這:芒草心Facebook 活動不漏接走這:街遊Facebook 日常走這:街遊Instagram
- 【街友.皆有故事|《搶救失業大作戰》電影展】
近期捷傑電影上映了一部關於無家者的電影─《搶救失業大作戰》,講述收容中心的社工們陪伴女性無家者開發「職業力」的故事。 電影將在2019.05.03正式上映,近期在剝皮寮也有一系列的活動,捷傑電影很用心地邀請台灣無家者服務組織一同參與,芒草心在剝皮寮電影展會展出無家者的故事,另有三場無家者真人圖書館,邀請大家來聽聽我們的故事! 街友.皆有故事|《搶救失業大作戰》電影展 展覽將從電影《搶救失業大作戰》延伸至台灣無家者,以及無家者服務單位的社工們,將街頭故事放大在剝皮寮歷史街區,將無家議題觸角再延伸! 🙂展覽地點:剝皮寮歷史街區.23 號展間 🙂展覽日期:2019/04/26 (五) ~ 2019/05/12 (日) 🙂開放時間:每日 09:00 ~ 18:00 (周一公休) 🙂入場方式:免費參觀 微型真人圖書館|電影《搶救失業大作戰》特別企畫 🙂4/28(日) 14:00-15:00─藍色憂鬱青年阿寬 🙂5/04(六) 14:00-15:00─輪上的街道販者孔萬龢 🙂5/11(六) 14:00-15:00─戲如人生放映師飛機先生 ﹏﹏﹏﹏﹏﹏﹏﹏﹏﹏﹏﹏﹏﹏﹏﹏﹏﹏﹏﹏ 《搶救失業大作戰》|5.3 在街頭重生🙂 ﹋﹋﹋﹋﹋﹋﹋﹋﹋﹋﹋﹋﹋﹋﹋﹋﹋﹋﹋﹋ ☻ 正式預告:https://youtu.be/Az9pYEYh2Q4
- 【艋舺走撞|聽聽實習生怎麼說】
我們在遊戲當中扮演的是一位酗酒的無家者,為了要找到一間可以租的房子,我們必須在遊戲時間內賺到一定的金額。 一開始,我們相信自己能夠只靠工作就能達成目標,所以在解除酗酒狀態後,就不斷去叫工站尋找工作機會。每做完一份工,就會抽一張命運卡。我們很幸運,抽到的命運都是平安無事的。也因為如此,我們從頭到尾都沒有想過要尋求社工的協助。 一直到最後一刻,我們距離目標金額只剩下一千元,但遊戲時間也只剩下十分鐘。既然已經沒有完成目標的希望,所以選擇把將近一半的錢拿去買六合彩簽一注希望。最後當然也沒有達成目標,一直到其他玩家願意借我們錢,以及社工的幫助才能夠翻身。 在這個遊戲體驗中,也能夠發現自己也像真實的無家者一樣,平常在不需要的時候,根本不會想到有社工的存在。就算有什麼困難,日子只要能夠走下去,就會想辦法靠自己的力量繼續前進。如果真的走不下去了,就會去簽樂透、做非法工作,仍然是靠自己的力量在掙扎。 在這個時候,問題早就已經像纏繞成一坨的毛線 一樣,如果社工要介入,就必須從外面慢慢 抽絲剝繭,不管是對社工或是對接受服務者都是一種時間上的折磨...... --------------------------------------------------------------- 如果你不住在大台北地區,但看了芒草心實習生小夥伴的心得後也想更了解無家者、了解貧困更清晰的樣貌,我們有行動版真人圖書館—樂施會贊助全台七場免費場,若你有空間or有熱血的心,請告訴我們,讓我們帶著無家者到全台各地跟大家分享吧! 📌七場免費合作申請:https://goo.gl/forms/xRpTlRmR2FyUask53 🔥街遊IG看我們的日常:https://www.instagram.com/hiddentaipei/ #街頭遊戲 #無家者 #艋舺走撞 #萬華 #芒草心 #街遊 #真人圖書館 #獨立書店 #講座
- 「大家視為問題的族群,湊在一起可以解決問題」- 日本Smile Center案例分享
圖片來源:SmileCenter 大阪人口嚴重少子化的村莊-泉北New Town,這個村莊位於丘陵上。因為高齡化與少子化的影響,村落中的零售商店紛紛倒閉,裡面的居民也因年邁無法出遠門購買日常用品,成為購物難民。 地區居民與自治會向政府反應,「沒有地方買東西,要怎麼生活啊!」在強烈的要求下,養老院的一樓開了一間迷你小超市。也會有每週一次的接駁車載送高齡者們去附近的超市買東西。 但在2013年的時候,超市也關店了,這些居民又成了購物難民,他們再次向養老院的老闆與政府提出意見,要求再度開放超市,但一直沒有找到好方法,問題很難得到解決。 Smile Center是一個協助身障者的機構,這個機構正好也想展開一個實驗計畫,透過經營超市來為身障者增加就業資源。Smile Center一一拜訪社區居民取得同意,在這裡開了一間身障者經營的超市。因為無障礙空間的關係,村裡的老人小孩也都可以方便購物,結合地方的醫護人員定期健檢、舉辦村裡活動,一起做味噌、唱歌、跳蚤市場、開辦講座。超市與食物銀行合作,開辦兒童食堂與幼托服務。對於不方便出門的老人或身障者,超市聘僱身障者與貧困者,提供送餐服務與商品配送。而三年政府補助六百萬元,目前可以自主營運,自負盈虧。 (圖為居民們一起製作食物) Smile Center的代表理事,同時也是建築師的西上孔雄先生做出令在座所有人動容的結論:「身障者、貧困者、老人⋯⋯大家都視為問題的族群,湊在一起可以解決問題。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可以貢獻的能力,我們可以讓他們發揮所長,共同合作,而不只是把他們視為社會問題。我們可以把不同的人群結合在一起,發掘出更大的可能性。」 #身心障礙 #老人 #日本 #東亞包容城市會議 #少子化 #高齡化
- 艋舺走撞人物介紹 – 阿枝
很多人在猜想「遊民為什麼會變遊民」這個問題時,第一個念頭都是「因為他們懶惰吧」。但當你接觸了許多無家者後,你會發現許多不同人生的背景,竟然有類似之處。 例如有些人以前當過畫電影看板的師傅,有些人當過紡織廠工人,有些人則曾經是電影放映師。他們因為產業轉型,原本的職業已經不再被社會所需要,但四五十歲失業,要如何立刻找到可以賺錢的第二專長呢?於是他們只能慢慢的退後,去做高取代性、低技術門檻的工作,最後再因為失業而被趕出租屋。 阿枝就是其中的一個例子,阿枝年輕的時候是膠捲放映師,失業後改行當百科全書銷售員,面臨一連串事件打擊後花光存款,流浪街頭,睡在網咖、公園。 阿枝不只是阿枝,他是許多無家者的縮影。如果你是阿枝,你能夠重新站起來嗎? 來看看👉 https://bit.ly/2JogddG 艋舺走撞首發場報名👉 https://tinyurl.com/ydhs8c7u 阿枝的原形之一 大誌銷售員飛機先生 會在六月真人圖書館出場唷👉https://tinyurl.com/y9nabgom 繪圖: 愚星 #真人圖書館 #艋舺走撞
- 彷彿你可以選擇一樣
by 謝孟穎 如果我只是「體驗」就無力、一開始就想放棄,那真實活著的街友們呢? 週六到萬華參加一場體驗「貧窮」的實境遊戲,全部人只有我沒完成目標,得到bad ending,但我覺得很符合意義。而結局卡是這樣寫的: 「辛苦你了,雖然你是這麼努力地求生存,但世事往往不如人意。 沒關係,我們再多努力幾年吧,我們繼續忍耐被水潑、被路人鄙視瞧不起的眼神、東西被偷走、行李被偷光。 多忍個幾年你就會習慣了,然後大家就會說你『天生喜歡自由』了,彷彿你可以選擇一樣,多棒。」 遊戲是這樣的。參加者多數角色為街友,只有2名社工,而我的設定是患有失智症的林秀妹阿嬤,時常撿資源回收撿著撿著回神發現自己站在路中央。 老實說,從一開始我就不相信自己能破關,不相信能脫離街頭。我還真的跟阿嬤一樣,站在路中央茫茫渺渺,只是看著手機上的時間一跳一跳,慢慢接近結束的時刻。 因為現實條件就是那樣地巨大。秀妹阿嬤的體力值很低,只有2格,一開始還只有1格,所以很多工作都不能接;一開始身上只有400元,遊戲目標是3000元,但阿嬤做的清潔工頂多只能領300啊,而且這還高於真實世界的資源回收行情──人生百味創辦人之一的阿勇,真的有撿過回收,忙了一整個早上撿了一大車,只值57元。 一名流落街頭的工程師是秀妹阿嬤的好朋友,一開始他確實帶著秀妹阿嬤一起去工作,誰知道第一輪工作回來,工程師抽了一張命運卡,病倒了,然後找不到社工,因為社工也在忙東忙西累積「功德值」。 一切就是這麼不小心,意外來得那麼猝不及防,而我不奢望能得救。那一刻,我是秀妹阿嬤,不想拖累別人,心想存到3000元的話,至少有達成一項目標吧?於是我開始接任務,怎知任務地點來回可能要30分鐘,遊戲時間只有2小時,還不包含我猶豫的時間。也不敢找社工,雖然遊戲目標要拜託社工幫我找安養院,我知道社工很忙,不敢麻煩,好多個「不敢」。 所以我決定開始在萬華緩慢地前進著,不打算破關了,只想等遊戲趕快終結。雖然遊戲末盤有中六合彩的同伴爽快地撒錢給我,最後,還是免不了繼續無力的結局。 我被不少人關心,問我抽到這張結局會不會很悶,我說,其實還滿符合現實的啊?其實再適合不過了。 通往成功的道路,或許必然要犧牲一些什麼,但我這阿嬤不敢冒險,簽六合彩或許可以中獎翻身,但我身上只有400元,簽下去就少了50元,這50元可以拿來買飯回復體力。許多同伴找到一些很快的賺錢「秘技」,但我不敢試,我只有400元、絕對不可以生病出意外,完全不敢賭,也不願花時間在據點交換情報,怕麻煩人嘛。 就像真實生活著的某些人一樣,我以為只要努力賺錢就可以有一點希望,卻在接了一兩項工作以後就沒力了、覺得什麼也無法改變,只能一直等,看人生這場遊戲什麼時候會結束,最後也確實迎來了終點。 這是很「真實」的遊戲,而我是多麼不負責任,只是玩個遊戲就絕望了,沒有那樣生活過卻絕望了,就開始倒數了。我跟朋友說,我深知若是自己某天掉到一樣的處境,我爬不起來,也不相信能被拯救。 這是我最後得到的結局小卡,我也覺得,每個參與遊戲的人都該有這麼一張結局卡,好好收著。沒有人敢保證自己哪天不會落到一樣的處境,更無法保證自己有沒有力氣再爬起來,有些人誤以為你喜歡流浪,卻不知道你別無選擇。 彷彿你可以選擇一樣,多棒。 謝謝芒草心邀請,我不是專業遊戲開發者,沒辦法長篇大論給心得講個半小時沒完,只能說,「歡迎來到現實世界」,這就是我最希望人們去參與這活動的原因。只有體會過無力,人才能知道怎樣避免傷害人。 不是因為同情、不需要憐憫,之所以一直選擇說話,只是因為我們其實有某部份一樣。 備註一:同一個場次,小胖得到了一個好結局,而這跟真實世界存在過的小胖是一樣的。看著結局影片其實差點在那場合落淚。然後鄭重警告:抽到小胖的玩家,絕對不能輸。 (原文連結:謝孟穎臉書) #艋舺走撞 #遊客回饋 #小胖
- 失去選擇人生的遊戲體驗
by 巫彥德(人生百味共同創辦人) 匱乏,會引起人的管窺,專注於眼前的事物,看不見更大的圖象,也看不見未來的可能。 那時候,一拿到角色卡,我便迫不及待的開始找工作來做,而我的狀態沒什麼選擇,只能做那些薪水最少的工作,但無論如何還是要做,等去又回來了兩次,才停下來想說算算我賺了多少錢,才發現我根本不可能達到回家的條件,那一瞬間,我只想找個地方做下來等,用剩下的錢買個青草茶等遊戲結束。 這時腦中想起了我有一次在街頭聽到大哥說的話:「我現在喝醉,看我可不可以不會痛的走掉」 玩到一半,受不了了,羽儀一直叫我去找社工問工作機會,跟免費的醫療(醫療很貴,但病治好了可以做薪水比較高的工作),我一直說,等一下,我們等一下在去,說不上為什麼,就是不想去,不想麻煩人家,最後我還是去了,拿到了工作,拿到的一次醫療的機會,我整場遊戲,就這麼一次。 「欸,那個社工」 「怎麼了」 「可以....那個,給我免費的醫療嗎」 「你怎麼了嗎」 「我...生病了」 「好,這個給你」 社工人很好,但我很不舒服,原來求助是這樣的感覺,我以前不懂,為什麼這麼多人都不求助,原來開不了口,是這樣的感覺。 街頭的生活太多太多不足為外人道的事,好不容易治好了病,卻在其他地方受了傷,好不容易申請到補助租到了家,卻又被好幾年前賣的人頭帳戶被逮捕,太多了,不知道該怎麼說,一句「我喜歡以天地為家,比較自由」出現在許多街頭生活者的口中,簡單又帥氣的多。 體驗,是要明白人在不同的情境之中會如何思考,而不在情境中的我們,可以做些事讓痛苦的人好一些。 #艋舺走撞 #遊客回饋
- 關於貧窮 關於運氣 關於真實的人生
by 蔡寒筠 (大可居青年旅館副總經理) 回到家的時候,我已經蓬頭垢面、兩眼無神、飢腸轆轆,東西一丟,衣服都還來不及換,就迫不及待地把我在華西街買的四、五樣小吃攤在桌上,大快朵頤了起來,餓鬼似的要把空蕩的胃給填滿,能多快就多快。今日出門沒帶計步器,但我想以我下午約莫兩小時的步行數量,足以讓我吞下兩頭牛。 兩個小時,僅是我體驗一場遊戲的時間,這兩個小時再怎麼疲累,遊戲結束,我還能回家吃飯、洗澡、睡覺,回到我原本的身份,隔天起來繼續我的生活,但是對於某些人來說,兩小時卻是每日循環的漫長裡,那塊薛西佛斯的大石。 上個月,我收到來自「芒草心協會」的邀請,參與今日「艋舺走撞-無家者的尋家之路」試走活動,為活動提供一些反饋意見。「芒草心協會」在萬華長期陪伴無家者,協助他們自立、就業,並透過不同的計畫形式,讓社會大眾了解貧窮與無家者的議題。 今天這場活動的設計,就是一個角色模擬的遊戲,讓參加者分別扮演社工及無家者的角色,每個角色都有相對應的任務,必須在限時內達成目標,最終會一一檢視每個人的目標是否完成。角色的原型都是協會輔導過的對象,任務的設計也是依據無家者平常實際會從事的工作,以及可能面臨的狀態而有不同程度的難易度。 我被分配到的角色是一名條件「相對」優勢的女性,我自恃自己的腳程快,對任務要抵達的鄰近區域也有一定的熟悉度––撇除我小看了自己的迷路能力不談––遊戲開始前,我估算著應該能在限時內賺取足夠的錢,完成任務。結果出乎意料的是,我失敗了,最終還必須倚靠其他無家者的慷慨解囊,才得以脫離街頭生活,申請到房子居住。唯一可以拿出來說嘴的,就是我的籤運很好,十之八九都是平安籤或上籤,包括避免了其他可能的懲罰,以及得到一張六合彩的情報,這份情報還幫助了我和其他無家者小賺了一筆,並且從中瞧出人性滑頭奸巧的端倪。 坐公車回家的途中,我一邊捏著發酸的小腿,一邊想著自己體會到的事情。我記得在我完成第一份工作,拿到薄到不能再薄的薪水時,冒出的想法就是:「幹!錢真難賺!」然而沒有時間休息或猶豫,緊接著下一份工作的同時,還要想辦法讓角色(以及我自己)先恢復體力,在幾份工作之後,便非常明顯感到自己在體力上逐漸疲累,心理也開始產生變化,於是開始尋求快速賺錢的方式,無論這方式是否正規或者隱藏高風險性。當貧窮的滋味一點一滴地滲進心裡,而現況的改變看起來又是那麼遙不可及時,放棄面對顯然是一個非常誘人的想法。 有些時候,我們以為自己有選擇,但其實沒有。有些時候,我們不相信運氣,只相信努力,卻也無從解釋命運的課題,無從明白這些命運的差距從何而來?又是什麼讓差距變得如此之大?每個人在汲汲求生的壓力下,很容易麻木,習慣在同樣的位置看同樣的風景,忽略另一個平行宇宙;或在思維裡種下了的慣性道德批判,不容更動。但是人生,從來就不是那麼單純。 今天我只是一個過路人,假裝了貧窮,淺薄地體會了角色人生的千萬分之一,我還有工作、還有能力、還有家,無法想像如果真正失去一切的景況是如何?無法預料如果自己落到貧窮的無限循環中,又能如何逃脫?該抵抗命運?還是服從命運?在嚥下第一口晚餐的同時,我也嚥下了心中的五味雜陳。 原文:作者臉書 #艋舺走撞 #遊客回饋












